清净本心 · 自在真如
时人常说,佛家养心。那么养心,就需要对自性心有清明的认知和觉受。
早在先秦时代,当时的贤者诸子大多通过心斋的修持,来怡养自心。心斋,即以自心为观察的对象,通过相应的方法,令自心不为外物所役使。也就是吾人常说的,心不拘泥于外物,从而感获到清净自在。
但,单纯的令自心安住,还只是“止”的功夫,也就是定功。须知,在释迦如来的修行经历中,也曾与一些禅定功夫极其高深的人士有过交往。这些人的定力不可谓不深,然而其局限却在于,定高而智浅。也就是说,其高超的定力,足以令自心安住在平静的境界中,却无法反观自心,断除根本烦恼。
在释迦如来觉悟之后,在引领众位弟子时,就以无我清净慧,作为定力修持训练的根本对境。倘若只是定力高深而不通彻于清净本心,这依旧是凡夫的生死因地。也正是这种引导,佛子方有开悟证真,明心见性的悟觉成就。
定慧双持,旨在断烦恼,察自心。定功,需要为增上慧学而筑基,倘若不明此理,也就成了枯禅枯坐,纵使一坐千年之久,也始终与悟道无缘。正如南岳怀让禅师度化马祖道一禅师时所说,禅非坐卧,佛非定象,一昧枯坐岂是悟境。
乐施增福
皇 寺 佛 事 一 览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